8月3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79届世界镁业大会上,国际镁协评奖委员会宣布,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广东国研、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荣获2022年国际“镁未来技术奖”。这是全球镁行业唯一的“未来技术奖”,黄光胜教授作为项目获奖代表进行了线上发言。这是潘复生院士团队继2021年获得国际镁科学技术产品创新奖、中国深圳高交会优秀产品创新奖后在镁电池领域获得的第三个重要奖项,是对重庆大学镁电池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反映了业界和市场对双碳背景下镁储能技术的高度期待。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为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和当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锂电池存在着资源短缺、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性差等问题,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国家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金属镁成本只有锂的1/25-50;镁电池负极不易生长枝晶,安全性高;镁及其化合物无环境污染;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和锂离子电池相当。因此,镁离子电池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之一,被认为是电池工业的潜在颠覆者。我国镁资源丰富,镁及镁合金研发和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大力发展与应用镁离子电池,可以有效缓解锂资源紧缺的难题,对储能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升级换代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市场价值。
重庆大学镁电池团队开发的部分产品和技术:
图1:电池浆料
图2:极片涂布
图3:极片干燥
图4:叠片
图5:电池封装
图6:软包电芯
重庆大学是国际储能材料学会的依托单位,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由潘复生院士领衔的众多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镁电池和镁储氢等储能材料研究团队,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建立了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与广东省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在深圳建立了大湾区储能示范基地。镁电池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黄光胜教授、王敬丰教授、周小元教授、李鸿乂教授、李凌杰教授、徐朝和研究员、刘渝萍教授、袁媛研究员、王金星副教授、吴量副教授、胥钧耀副教授、瞿佰华副教授、刁江副教授等。在重庆市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重庆大学镁电池团队针对镁电池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展开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攻关,近年来在负极材料、电解液、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了100多篇与镁电池紧密相关的论文,成功开发了高电压长寿命锰基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高比容量硫正极材料、高功率钒系正极材料、高性能Mg-RE合金负极材料及箔材加工技术、低成本全无机盐型电解液和硼基电解液等,主要指标处于国际前沿。成功实现了正极、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批量试制,开发出安时级镁软包电池;正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化研究和应用示范。
来源:材料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原文链接:
https://news.cqu.edu.cn/archives/news2/content/2022/09/03/
710b643f36c79aaa812d5e1e81dca5aa608457a5.html